
瑜伽-內在的旅程
瑜伽適合任何人,瑜伽練習不分年紀,
身形,背景,信仰...
.jpg)
瑜伽是一個平衡,專注,穩定的狀態。
瑜伽練習培養你的覺知及接納,讓你活得清明,感受到平安與喜樂。


請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,好好享受瑜伽帶給你的淨化及轉化。
瑜伽練習(印度) - 國際瑜伽日 2025
音樂: International Yoga Day - The Lyrical Lanterns
瑜伽便是把腳
放上頭嗎?
每當朋友知道我練習瑜伽的時候,通常也會問我能否把腳放上頭...
或許這是大部份人對瑜伽的印象,他們認為瑜伽是將身體顛覆地伸展及扭轉,他們認為身體要非常柔軟才能練習瑜伽。這也難怪,因為社交媒體充斥着不少人展示自己的進階體式瑜伽照片。
但其實,瑜伽的重點並不是身體的柔軟度,瑜伽的修煉更不是以進階體式為目標。
瑜伽,是修心,是控制心念的波動,即成為頭腦的主人。
瑜伽是感悟人生真諦的道路,是讓我們感受永恆喜樂的道路。

我的身體太硬了
不能練習瑜伽!
我知道很多人聽到瑜伽已經耍手擰頭,因為覺得自己的身體很硬,應付不了瑜伽的體式。
其實,瑜伽從來不是要為難我們的身體,亦不是要勉強自己身體去做任何體式,一些基本的體式已能為我們帶來很多好處。
在瑜伽蓆上,以下的練習比身體的柔軟度更重要:
1. 呼吸
2. 覺知
3. 放下頭腦
4. 聆聽身體感覺
5. 接納
6. 臣服

瑜伽的體式練習,是幫助我們鬆開身體蹦緊的地方,好讓體內循環更好,養份可以去到身體每處;好讓呼吸能更暢順;好讓積壓了的情緒,垃圾得以釋放,被排走;好讓心境能更平靜...在練習時,聆聽着身體感覺。若身體許可的話,我們便伸展多一點;若身體說足夠了,我們便停在那裏,不要勉強身體,不要超越身體能舒適地應付的程度。
體式的練習,其實是預備我們的心及身體進入更深層的練習,千萬不要執著於任何體式或自己身體不夠柔軟。瑜伽的體式,是可以根據各人身體不同的結構而作出相應調整的。
為什麼瑜伽
有這麼多
困難的體式?
我: (困惑中🤔) Master,為什麼瑜伽有這麼多困難的式子?我們是否需要掌握這些進階的體式才能感受到瑜伽的好處?
Master: (微笑😊) 在印度傳統的瑜伽裡,並沒有很多的體式。體式(瑜伽姿勢)的練習是為了使身體準備好舒適地靜坐。根據 Patanjali 瑜伽經的記載,體式(Asana)應該是穩定和舒適的。
體式要能平穩而輕鬆地完成,沒有這兩種特質便不是瑜伽。

但基於很多其他的原因,人們逐漸創造出許多其他的姿勢。不要分心,不要被影響,許多簡單的體式已能帶給你很多好處。緊記在蓆上,不要比較,不要有競爭的心態,你要學習聆聽你的身體,瑜伽的重點不是你能伸展多少,而是你的心態。
打個比喻,你坐著,向前彎曲身體 (seated forward bend),無論你額頭是否可以碰到你的脛骨(小腿)是沒有關係的。最重要的是你的覺知,有平穩的呼吸;能穩定,舒暢地停留在式子裡;以及與自己有很好的連結。
瑜伽是一個內在的旅程,只要你臣服,完全的接納,你便是處於一個瑜伽的狀態。你身體可以伸展多少完全不是重點;你的心態,狀態才是最重要。瑜伽是一個狀態,瑜伽並不單指你在蓆上做什麼,而是指生活中的每一刻。
我沒辦法靜坐
我太多雜念了
大部份人以為靜坐就是要沒有思緒,其實不是這樣。
當一個人腦袋很寧靜,沒有雜念,他根本不需要靜坐,他每一刻也是在一個靜觀的狀態,全然地活在當下。
靜坐所練習的,是我們能穩定地看着一切的發生,覺察到身體的所有感覺,覺察到呼吸,吸氣,呼氣的感覺;覺察到思緒的存在,思緒的產生,思緒又漸漸消失;練習觀照而沒有被思緒帶走,若發覺自己被思緒帶走了,便再次回到呼吸上,繼續觀照。被思緒帶走了是沒問題的,不要批判自己,沒有什麼成功不成功,好與不好。我們就只是看着,沒有分析,沒有批判。對於良好的感覺,沒有貪愛;對於不舒暢的感覺,亦沒有討厭。學習抱一個平等心,就像一個第三者那樣觀照着一切。
接納一切,不批判,不比較。
純粹看着那當下。









